公园湖面变红毯?揭秘万元“打鸟”装备!
一只凤头䴙䴘飞过,瞬间将公园的湖面变成了电影节的红毯现场。岸边所有的长焦镜头几乎在同一时间调转方向,齐刷刷对准了这只飞来的“明星”,“哒哒哒”的快门声密集地响起。这种以观察、拍摄鸟类为爱好的活动,被称为“打鸟”。前段时间,演员李现也加入了打鸟的行列,让这项活动再次受到关注。那么,打鸟的魅力究竟在哪里?又是什么样的人在参与这项活动呢?
装备鄙视链:万元只是入门?
这里的装备鄙视链格外残酷:掏出手机的游客不足以入围,挎微单的年轻人属于到此一游,端全画幅单反的摄影师勉强挤进决赛,真正的金字塔尖永远属于那些“600定入门,800定刚好”的大爷大妈——每次按下快门的声音都带着财务自由的回响。想要参与打鸟,一套像样的装备是必不可少的。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的镜头,让不少爱好者望而却步。但即便如此,也无法阻挡人们对打鸟的热情。
李现带火的“打鸟”:拍的不仅是鸟,更是生活!
前段时间,还有眼尖的人发现,演员李现居然也是其中一员。不过这一次,镜头的焦点却不在他身上,所有相机对准的是公园里的另一位“大明星”——鸟。这是一群以观察、拍摄鸟类为爱好的人。他们在距离较远的地方用长焦镜头抓拍鸟类,也被称为“打鸟”。打鸟不仅仅是拍摄鸟类,更是一种生活方式,一种对自然的探索和热爱。
北京的公园:鸟类摄影爱好者的天堂
北京的公园到底能拍到什么鸟?又是什么样的人在“打鸟”?抱着这样的好奇,清明假期,我来到了北京玉渊潭公园。我是中午到的,公园的西湖南岸早已被“长枪短炮”包围,市面上叫得上名字的相机,几乎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。经过一番打听我才知道,现场镜头的热门款式是600mm、800mm的定焦镜头(简称600定、800定),通过这类超长焦段远距离捕捉鸟类细节,才可以“指哪儿打哪儿”的同时,还能避免惊扰它们。而这类型镜头的市场价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。
“打鸟”的乐趣:按下快门,看到的都是不一样!
我遇见她的这一天,她的运气很好,仅仅在上午就拍到了所有想看到的画面——䴙䴘撞胸、踩背、振翅。但前几天运气不好时,有时蹲一天,也什么都拍不到。即便这天集齐了䴙䴘姿势图鉴,王秀兰也并没有想要离开的意思。对她来说,每按一次快门,看到的鸟都是不一样的,既然要拍,就拍到满意为止。打鸟的乐趣就在于此,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新的发现,每一次快门都是一次新的惊喜。
为什么是鸟?鸟类摄影背后的精神追求
85后徐可意,是一名资深的专业自然摄影师。从2018年开始,她给拍到过的鸟记录存档到文件夹,直到现在,她走遍了世界上每一个大洲和大洋,记录了千余种鸟类影像。人们对鸟类的追捧,很大程度上也和人的心理补偿需求有关。她认为现在很多人的工作压力太大,自由变得越来越难得。“我们向往鸟那种自由自在的状态,想着我要是有翅膀该多好。”
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李现也入坑!万元起步的“打鸟”究竟有多火?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